社科院双证在职博士的学术规划和目标如何设定
返回列表
2025-05-04
来源: 关键词:

一、入学初期(第1
2学期)
1.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熟练掌握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确保每门课程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
规划:
制定详细的课程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每周用于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例如,每周至少安排10
15小时用于每门课程的学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月至少提出2
3个有深度的学术问题或者观点。
与授课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每学期至少与每位授课教师进行1
2次课后交流,询问关于课程内容深化或者研究方向的建议。
2. 文献综述基础
目标:对所在专业领域的经典文献和前沿研究有初步的系统了解。
规划:
确定专业领域内的核心期刊和经典著作,每月阅读2
3本专业书籍和5 - 8篇核心期刊论文。
建立文献管理系统,如使用EndNote等软件,对阅读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后续查询和引用。
二、中期(第3
4学期)
1. 确定研究方向
目标:在广泛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确定一个具体且具有研究价值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
规划: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兴趣和前期文献阅读,在第3学期初列出3
5个潜在的研究方向。
与导师进行深入讨论,在第3学期末确定最终的研究方向。
2. 初步研究与数据收集(如果适用)
目标:针对研究方向开展初步研究,开始收集相关数据或者资料。
规划:
如果是理论性研究,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每2周撰写1篇关于该理论研究进展的小报告。
如果是实证研究,确定数据来源,如调研、实验或者数据库等。在第4学期开始着手进行数据收集工作,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明确数据收集的时间节点、方法和样本量等要求。
三、后期(第5
6学期及以后)
1. 论文撰写
目标:完成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初稿。
规划:
在第5学期初,制定论文大纲,明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
按照论文大纲,每月完成1
2个章节的撰写,确保论文内容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数据可靠。
在第6学期初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给导师审阅。
2. 论文完善与答辩准备
目标:根据导师意见修改论文,顺利通过答辩。
规划:
认真对待导师的修改意见,在1
2个月内完成论文的修改工作。
参加学校组织的预答辩,根据预答辩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
在答辩前,准备好答辩PPT,熟练掌握论文内容,对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演,确保能够在答辩中清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整个博士学习期间,还应该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提高自己在学术圈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