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经济学在职博士的学术研讨会如何举办
返回列表
2025-05-07
来源: 关键词:

一、前期准备
1. 确定主题
结合当前经济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如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调整、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等,或者根据在职博士们正在研究的课题方向确定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研究价值的主题。
2. 确定时间和地点
时间方面,要考虑在职博士们的工作和学习安排,尽量选择周末或者节假日。例如,可以定在某个周六全天。
地点可以选择社科院内的会议室,如果人数较多,可以考虑租用校外合适的会议场地,要确保场地有足够的座位、良好的音响设备和网络设施等。
3. 邀请嘉宾和参会人员
嘉宾可以包括社科院内资深的经济学教授、其他知名高校的经济学专家,以及在经济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人士。
参会人员主要是社科院经济学在职博士,同时也可以开放部分名额给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者对该主题感兴趣的研究人员。通过邮件、社科院内部系统等方式发送邀请函。
4. 筹备资料
收集与研讨会主题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报告等资料,整理成册或者制作成电子资料包,在研讨会前提供给参会人员。
二、研讨会进行期间
1. 开幕式
由主持人介绍研讨会的主题、目的、议程安排以及到场的嘉宾等情况。
2. 主题演讲
邀请嘉宾进行主题演讲,每位嘉宾演讲时间可以控制在30
45分钟左右,演讲内容围绕研讨会主题展开,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观点和实践经验等。
3. 分组讨论
将参会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针对主题演讲中的某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例如,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微观影响等。讨论时间可以设定为60
90分钟。
每组安排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的要点和成果。
4. 茶歇
在适当的时间安排茶歇,如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20
30分钟,让参会人员有休息和交流的机会。
5. 小组汇报与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时间控制在15
20分钟左右。之后可以设置提问和交流环节,让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互动。
6. 闭幕式
由主持人对研讨会进行总结,回顾研讨的主要内容、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感谢嘉宾和参会人员的参与。
三、研讨会后续工作
1. 整理成果
将研讨会的资料,包括主题演讲内容、分组讨论记录、小组汇报成果等进行整理,形成研讨会报告。
2. 反馈收集
向参会人员发送调查问卷,收集他们对研讨会的评价、建议等反馈信息,以便日后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