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研究生报名后如何进行论文写作
返回列表
2025-05-14
来源: 关键词:

一、选题
1. 结合工作与研究兴趣
在职博士由于有工作经验,可以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例如在企业管理岗位的在职博士,可以选择企业战略转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等与自身工作紧密相关的题目。这样既可以利用工作中的案例和数据,又能通过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
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研究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如果对人工智能算法有兴趣,可以尝试在本专业领域内寻找与之相关的交叉选题,如人工智能算法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假设是医学相关专业的在职博士)。
2. 考虑创新性与可行性
创新性是博士论文的重要要求。可以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深入调研,寻找研究的空白点或者改进点。比如,在经济学领域,前人研究了传统金融市场的波动规律,那可以研究新兴的数字货币市场波动与传统金融市场波动的关联性,这是一种创新的思路。
可行性方面,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够获取到足够的研究资源,包括数据、研究设备等。如果选择研究某种珍稀动植物的生态习性,而自己无法进入其栖息地进行观察,也没有足够的相关数据来源,那这个选题就不太可行。
二、文献综述
1. 广泛收集文献
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如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搜索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于在职博士来说,可以通过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远程访问这些数据库。
关注行业内的权威期刊、会议论文集等,这些往往包含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例如,计算机科学领域的ACM SIGKDD(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会议)的论文集。
2. 梳理与分析文献
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按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进行归纳。例如,将关于某种疾病治疗的文献按照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进行分类。
分析文献中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找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这有助于确定自己论文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改进之处。
三、制定研究计划
1. 确定研究方法
如果是实证研究,要确定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法、实地调研等。例如,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时,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
若是理论研究,则要规划好逻辑推导的步骤,如从基本假设出发,通过数学建模或者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像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从基本的物理定律假设出发,推导出新的物理现象的理论解释。
2. 规划时间安排
博士论文写作周期较长,需要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时间。例如,前期的文献综述可以安排3
6个月,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可以安排6 - 12个月,论文撰写阶段可以安排6 - 12个月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选题的复杂程度进行调整。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如果适用)
1. 数据收集
按照研究方法中的计划进行数据收集。确保数据的质量,如在问卷调查中,要保证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样本的代表性等。如果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要对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进行验证。
对于多源数据的整合要谨慎,例如在融合不同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时,要考虑数据的格式、时间同步等问题。
2. 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对于定量数据,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均值、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例如,研究经济增长与投资的关系时,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对于定性数据,可以采用内容分析、扎根理论等方法。如分析用户对某产品的评价时,可以用内容分析法对用户的文字评价进行分析。
五、论文撰写
1. 结构搭建
博士论文一般包括摘要、绪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等部分。
在绪论部分要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部分要对前人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研究方法部分详细说明自己采用的方法;研究结果部分呈现数据分析等得出的结果;讨论与结论部分对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并总结研究的主要成果。
2. 内容撰写
写作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清晰,各部分内容之间要有连贯性。例如,在阐述研究结果时,要与研究方法相对应,数据结果要能够支持结论的得出。
语言表达要准确、严谨,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要注意学术规范,引用文献要准确无误,避免抄袭。
六、导师指导与修改
1. 积极寻求导师指导
定期与导师沟通,向导师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例如,每1
2个月与导师进行一次会面或者线上交流。
认真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导师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的指导往往能使论文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2. 根据导师意见修改
按照导师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这可能涉及到研究内容的调整、论文结构的优化、语言表达的改进等多个方面。在修改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导师的意图,不断完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