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经济学在职博士的学术竞赛如何开展
返回列表
2025-05-20
来源: 关键词:

一、竞赛筹备阶段
1. 确定竞赛目标与主题
目标:例如促进在职博士对经济学前沿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提升其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等。
主题:可以围绕当前经济学热点,如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摩擦下的国内市场应对策略等。
2. 组建竞赛组织团队
包括社科院的教授、专家作为评委和指导老师,以及负责竞赛组织流程、宣传推广等事务的工作人员。
3. 制定竞赛规则与流程
规则:
明确参赛资格,如必须是社科院经济学在职博士,可能对入学年限、课程完成情况等有一定要求。
规定参赛作品的形式,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设定评审标准,包括创新性(如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学术规范性(引用文献规范、逻辑结构严谨)、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与解决能力等方面的权重。
流程:
报名阶段,设定报名起止时间、报名方式(线上报名系统或线下提交报名材料)。
作品提交阶段,规定提交的截止日期、作品格式要求等。
初评阶段,评委根据提交的作品进行初步筛选,确定进入复评的名单。
复评与终评阶段,可能包括现场答辩环节,选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评委进行提问和打分。
4. 宣传推广
在社科院内部网站、在职博士班级群、公告栏等发布竞赛通知,详细介绍竞赛的主题、规则、流程、奖励等内容,吸引在职博士积极参与。
二、竞赛进行阶段
1. 报名与作品收集
按照既定的报名方式和流程,接收在职博士的报名申请,并收集参赛作品。对报名信息和作品进行整理和编号,以便后续评审。
2. 评审过程
初评:
评委各自独立评审作品,根据评审标准打分。
汇总评委的分数,按照一定比例(如得分前50%)筛选出进入复评的作品。
复评与终评:
若有现场答辩环节,提前安排好答辩场地、设备(如投影仪、麦克风等)。
选手按照抽签顺序进行答辩,答辩时间可以设定为15
20分钟(展示作品10 - 15分钟,回答评委提问5分钟)。
评委根据选手的答辩表现再次打分,结合初评分数,确定最终的获奖名单。
三、竞赛后续阶段
1. 结果公布与颁奖
在社科院官方网站、公告栏等公布竞赛结果,包括获奖名单、获奖作品简介等。
举办颁奖仪式,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如果有设置)等奖励,对获奖选手进行表彰。
2. 成果转化与交流
对优秀的参赛作品进行整理和汇总,推动其成果转化,例如可以推荐到相关学术期刊发表,或者作为政策建议提供给相关部门。
组织获奖选手与其他在职博士进行交流分享会,让更多人从优秀作品中受益,同时也促进学术氛围的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