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博士的招生考试需要具备哪些写作能力
返回列表
2025-05-23
来源: 关键词:

一、学术论述能力
1. 论点阐述
能够清晰、准确地提出自己的论点。例如在研究社会现象相关的题目时,如“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考生要能明确表达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核心观点,像“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主要源于资源分配不均与规划不合理”。
2. 论据支撑
善于运用丰富且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论点。这包括引用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比如在论述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均时,可以引用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城市和农村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投入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学者对这种资源分配差异影响城市化发展的研究结论。
3. 逻辑推理
构建合理的逻辑框架,使论述有条理。从论点到论据,再到结论的推导过程要严谨。例如在分析城市化社会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措施时,逻辑上要从问题的表现、根源的剖析到相应对策的提出逐步深入,而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观点和数据。
二、文献综述能力
1. 文献搜索与筛选
知道如何在海量的学术文献中搜索到与目相关的文献。比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这一题目,考生要能利用学术数据库、图书馆资源等找到国内外相关的经典研究和前沿成果,并且能够筛选出高质量、有代表性的文献。
2. 文献整合与引用
可以将不同文献中的观点进行整合,并正确引用。在论述传统文化价值时,能够综合多位学者对传统文化不同层面(如哲学思想、艺术形式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自己的文章中准确引用并注明出处,使文章具有学术性。
三、语言表达能力
1. 准确性
使用准确的词汇和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在涉及经济学领域的题目时,要准确使用“边际效应”“基尼系数”等专业术语,而不是使用模糊或错误的表述。
2. 规范性
遵循学术写作的规范,包括语法正确、标点符号使用恰当、格式符合要求等。比如文章的段落结构合理,句子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
3. 简洁性
在表达复杂的学术观点时,能够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述。例如在阐述一个理论模型时,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其核心要素和运行机制。
